【特輯】臺灣籃球名人堂 永遠的亞洲女籃最佳五人荊玲

文/台灣籃球名人堂理事長 王信良

即使已經在籃球場上綻放了炫目的花朵,還是不能限制不少人的想像「如果她一直在田徑場上發揮,會不會為我們帶回幾塊奧運獎牌?」因為荊玲的基本體能出眾,舉凡是運動項目所需的力量、速度、彈性、反應,每一項都超乎常人的水準,而且在中學時期已證明籃球和田徑都有全國一流的表現,不過最終她還是選擇了籃球,等於預告要在亞洲籃壇升起一顆新星。

旅港體記名筆桑榆曾如此描寫荊玲:「荊玲在球場上不但手法敏捷,發出燦爛的光芒,在運動精神(不屈不撓)上和體育道德(無論對隊友、裁判及觀眾皆溫文有禮)上,亦有上佳的修養,犯規必先舉手認錯,射入獲分說是隊友傳遞得好,上籃憑一己的體力和指上功夫,絕無取小巧及暗中傷人等動作;比賽中飛奔全場,球到人到,彈力好,躍起高,左手投籃奇準,是純德隊取分之鑰。」

荊玲1945年生,168公分,台灣師大畢業,擅用左手的女籃國手,唯一在前兩屆亞洲女籃錦標賽都被選為最佳五人明星球員者。

淡江中學時期在鉛球、鐵餅甚至女子五項運動都名列前茅,1961年的省運會她贏得女子鐵餅冠軍,還只是淡江高二學生,;隨後入選光華女籃代表隊,教練洪金生利用比賽嘗試最佳陣容,為首屆亞洲女籃賽預作準備,當時洪金生即表示心目中的主要陣容,是荊玲和賴淑敏擔任左右前鋒,陳雀打中鋒,許輝珠和丁克鍼就是左右後衛。
 
1967年荊玲榮獲青年獎章時的簡介是:「就學初高中以迄師大,歷次參加縣運、省運及中上運動會,曾連獲女子鉛球、鐵餅、跳遠冠軍十餘次,民國55年中上運動會再以破大會的紀錄,獲女子五項、鐵餅、鉛球冠軍,民國48年起代表我國參加國際女子籃球賽14次,獲冠軍7次、亞季軍多次,充份發揮協調合作的運動員精神,備獲國際友邦讚揚,且三度膺選大專籃球女子明星球員」,映照出她在運動場上的努力及成績,學生時代的大小功幾乎數不清,而且多次獲得體育獎學金。
喜愛梳著兩條大辮子的荊玲,因為喜歡上緊張、有趣又靈巧的籃球,常和一群大孩子在烈日下、在風雨中到黃土地上打籃球樂此不疲,進入勵行中學後在體育老師崔蔭揩導下,施以基本又嚴厲的訓練,造就了荊玲日後棄田徑專心於籃球的生涯發展,更挑起當代我國女籃運動維繫不墜的責任。
 
勵行中學由孤身一人在台的崔蔭老師從全省各地找來不少體育人才,包括「黃色閃電」紀政,多數都是田徑、籃球雙棲。荊玲特別在籃球和田徑均屢創佳績,初三時就被選入良友女籃隊赴韓比賽,初中畢業後,崔蔭認為她是可造之材,推荐給純德女籃隊,這時才真正開始了她的籃球生涯。
1963年進入師大體育系前,先隨純德女籃赴韓參加第一屆朴正熙杯國際賽,雖然純德敬陪末座但荊玲被韓國東亞日報選為最佳球員,韓國朝鮮日報也選出她和郭月娥為最受歡迎球員;獲教育部保送進師大後,荊玲有幸得到名師調教,包括籃球的曹清鵬,排球的朱裕厚,田徑的謝天性及舞蹈的劉鳳學,幾位享有盛譽的教授也喜得英才而教之。
 
1965年荊玲披上中華女籃戰袍出征,在第一屆亞洲女籃錦標賽中打出國際矚目的身手,獲選為亞洲最佳五人,得分排名大會第七;第二屆亞洲女籃錦標賽在台北中華體育館舉行,三強排名依然是韓國、日本、中華,身高只有168公分的荊玲打中鋒,以充沛的體能和驚人彈性,對抗170公分以上的對手毫不遜色,再次獲選為最佳五人,也是亞洲女籃前兩屆皆獲選最佳五人的唯一明星。接著就急流勇退專心於學業,民國56年獲頒救國專青年獎章,民國57年又當選第三屆十大傑出女青年,成為家喻戶曉的體育明星。
師大畢業後先在藝專任教,再轉到台大並訓練女子籃、排校隊,第三屆亞洲女籃錦標賽快到了,全國籃委會一心想勸進荊玲再為國效力,經過長考惟恐體能跟不上,最後以訓練員身分協助教練湯銘新,繼續和中華女籃共同奮鬥。
 
1966年荊玲雖被選為中華女籃的一員,將前往韓國角逐第四屆朴正熙盃(在亞洲女籃前中韓日最高規格比賽),但她腰傷未癒請求退隊,全國籃委會幾經考慮要她以管理身份隨隊前往,一方面可以照料年輕的隊友,還交付一個任務──考察研究韓、日女籃的發展,事後證明大四的荊玲非常稱職,寫出十分充實又感人的感想報告,報告的重點包含「日、韓訓練份量極強,所以墊定了充沛的體能,我隊各種速度都跟不上對手,總是打到下半場就體力不濟」,對照今日似乎改善不多。

不過1972年亞東女籃為遠征美國及中南美洲時,希望增加實力為國爭光,原本希望向國泰人壽及忠勤借將,補充亞東自身因退休球員面臨的青黃不接,而且是近代第一支前往美國訪問的女籃隊,籃壇甚至政府都不想戰績不佳讓面子掛不住,不料多方洽談月餘無交集,最終因國泰隊談不攏,只好央請已退休的老隊員杜麗雲出山,有關單位也遊說退休任教的荊玲,忠勤亦慨借陳美鳳、王孝琴及王翠雲3名好手,荊玲和杜麗雲義不容辭的復出使亞東訪美陣容完整無缺,特別的是荊玲還有個特殊任務──為中央日報撰寫「亞東訪美拾零」專欄,發揮文武雙全的專業,在國內造成爭睹熱潮。

結果亞東遠征美洲48000哩的戰績39勝8敗非常豐碩,也讓美洲人民欣賞到中華民國會打球又漂亮的女球員,到處引起轟動,僑胞也得到祖國的鼓舞,領隊何縱炎及總教練湯銘新異口同聲的表示,在巴拿馬、哥斯達黎加、宏都拉斯、薩爾瓦多等國由總統或副總統接見並開球,是無上的榮譽及最大收穫。
 
1972年底和戚以訓先生喜結連理,夫婿是明代倭寇剋星戚繼光的19代孫,著名的地質學家,在礦業界成為華人先鋒。婚後3個月就赴美相夫教子,3個女兒蓮芝、曉玲、凱姿都受母教愛打籃球與網球,不過均以網球最突出甚至在美國大學排名第一,戚蓮芝也曾返國代表中華隊參加多項比賽,並和王思婷搭檔出征。

夫婦倆早已過著恬淡平靜的退休生活,不過籃球仍為荊玲的夢魂,特別是每年一度的全球華人籃球賽連續參加了10屆,不但可以享受打籃球的暢快,更可以和球友相見歡,以木蘭隊名在華人賽中占一席之地,看著原來參賽的東南亞各華人女籃隊逐漸退出,她難以說出口的是「怕中華民國的女籃隊也會凋零」,自己要繼續堅持,更希望年輕的籃球員也能勇於接棒,持續在全球華人籃球賽以球會友。

如今許多老球迷憶起荊玲,少不了的印象包括大辮子,轉身跳投、對抗比她更高的禁區對手,左手神射等等,當年的老隊友像是吳肇華、郭月娥、馬樹秀、梁美雲等,在疫情之前還多年一塊參加全球華人籃球賽,也藉此機會每年相聚,更少不了會在台北餐敘,提起荊玲的招牌動作──轉身跨步跳投,個個都會豎起大拇指,那就是近年NBA的時尚之一──後撤步投籃,還要加上轉身喔,亞洲各國的球迷也熟知她的威力,經常在場邊為她助威,當時別說在女籃界是獨門絕活,就是男籃好手幾乎也找不到這種技能。
 
荊玲從師大畢業後就到藝專教體育,教學相長的精神使她保持著體能和球技的訓練,所以依然是中華女籃需要的大將,雖說第二屆亞洲女籃賽後她表示退出球場,全心全力從事教育工作,目標是培育一批更有希望、更年輕的運動員,但還有機會仍然會為國效命。
台灣籃球名人堂第一屆入堂慶典將於10月24日在體育署大樓舉行,獲選入堂者是球員類陳祖烈、王毅軍、唐雪舫及荊玲(女),教練類洪金生,裁判類湯銘新,特殊貢獻類王士選、嚴慶齡八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