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灣籃球名人堂理事長 王信良
即使已經在籃球場上綻放了炫目的花朵,還是不能限制不少人的想像「如果她一直在田徑場上發揮,會不會為我們帶回幾塊奧運獎牌?」因為荊玲的基本體能出眾,舉凡是運動項目所需的力量、速度、彈性、反應,每一項都超乎常人的水準,而且在中學時期已證明籃球和田徑都有全國一流的表現,不過最終她還是選擇了籃球,等於預告要在亞洲籃壇升起一顆新星。
旅港體記名筆桑榆曾如此描寫荊玲:「荊玲在球場上不但手法敏捷,發出燦爛的光芒,在運動精神(不屈不撓)上和體育道德(無論對隊友、裁判及觀眾皆溫文有禮)上,亦有上佳的修養,犯規必先舉手認錯,射入獲分說是隊友傳遞得好,上籃憑一己的體力和指上功夫,絕無取小巧及暗中傷人等動作;比賽中飛奔全場,球到人到,彈力好,躍起高,左手投籃奇準,是純德隊取分之鑰。」
荊玲1945年生,168公分,台灣師大畢業,擅用左手的女籃國手,唯一在前兩屆亞洲女籃錦標賽都被選為最佳五人明星球員者。
不過1972年亞東女籃為遠征美國及中南美洲時,希望增加實力為國爭光,原本希望向國泰人壽及忠勤借將,補充亞東自身因退休球員面臨的青黃不接,而且是近代第一支前往美國訪問的女籃隊,籃壇甚至政府都不想戰績不佳讓面子掛不住,不料多方洽談月餘無交集,最終因國泰隊談不攏,只好央請已退休的老隊員杜麗雲出山,有關單位也遊說退休任教的荊玲,忠勤亦慨借陳美鳳、王孝琴及王翠雲3名好手,荊玲和杜麗雲義不容辭的復出使亞東訪美陣容完整無缺,特別的是荊玲還有個特殊任務──為中央日報撰寫「亞東訪美拾零」專欄,發揮文武雙全的專業,在國內造成爭睹熱潮。
夫婦倆早已過著恬淡平靜的退休生活,不過籃球仍為荊玲的夢魂,特別是每年一度的全球華人籃球賽連續參加了10屆,不但可以享受打籃球的暢快,更可以和球友相見歡,以木蘭隊名在華人賽中占一席之地,看著原來參賽的東南亞各華人女籃隊逐漸退出,她難以說出口的是「怕中華民國的女籃隊也會凋零」,自己要繼續堅持,更希望年輕的籃球員也能勇於接棒,持續在全球華人籃球賽以球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