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兩岸籃球交流十分頻繁,不同盃賽參賽隊伍的名稱卻總讓人看不出頭緒,無論是本次三好佛光盃參賽隊伍泉州體校及上海體職院附中、海峽盃兩岸青年女子錦標賽的石家庄第二中學、廣東深圳第二實驗中學等,對於不懂對岸體制的臺灣人來說總是看得「霧傻傻」,趁著這次三好佛光盃機會,Double Pump女子籃球誌特別帶大家深入了解中國體育制度。
舉國體制
中國體育制度最基礎的概念就是舉國體制,百度百科清楚定義:「國家體育館裡機構在全國內調動資源、力量,國家負擔經費集中選拔、培養、訓練有天賦的優秀運動員參加國際賽事,爭取打破紀錄、奪取金牌。」簡而言之,在中國,專業運動員和學校教育其實是分離的,一間體校要上多少「文化課」,得看領導如何安排,其中差別,又得依照三級訓練網來決定學校目標。
什麼是三級訓練網?
中國行政區劃基礎由小而大分成三級:鄉、縣、省,而體育三級制度則是:縣市業餘體校、省級專業運動隊、國家隊。常常聽到「往上送」這個用詞,便是優秀運動員流動於三級體制內時會使用的用詞,以本次三好佛光盃的參賽隊伍來說,泉州體校便是縣級業餘體校,而上海體職院附中來頭不小,上海市身為中國重要的四個直轄市之一,雖說在三級體制上同屬省級隊伍,實際上卻是相當指標性的隊伍,可說比省級更耀眼。
「體育」與「文化」
眾多人口之中,最終能晉身國家隊的選手只能是其中最優秀、最幸運的選手,而縣市體校的基層選手們又是如何在這個體制中生存?原來,體校出身一樣能夠重回教育懷抱,這點與臺灣體制相仿,競賽成績能成為加分項目,但同樣得有一定的筆試成績才能進入大學,也因此基層體校幾乎都得上「文化課」(文化課就等同於臺灣學科),以泉州體校現況來說,沒有晨練、沒有晚自習,念書也是這些體校生得面對的課題;上海體職院層級較高,直轄市是指標性發展地區,能四處招攬球員入隊,平時便是以專業訓練為主,每日操課追求更高的運動表現。
泉州體校領隊許楚專便是尋體校管道順利考上北京體育大學,畢業後重回泉州與莊晰寧挽救當時面臨解散的泉州體校女籃隊,剛開始每年「各招一人」努力經營之下才有今天面貌。
時代變遷與制度改變
過去如此,今日制度卻已開始變動,體校轉型就相當具有指標性-運動員重回教育體制中,由體校教練至各地訓練運動員。如泉州體校這樣仍保有集中訓練、念書的學校仍有,但是也尋求與地區初中合作,將學生學籍掛名初中。
體制的改革與時代變遷有很大原因,一方面是三級制度因為資訊流通、交通便利因素逐漸動搖,縣運動員也能不用經過「市」就直接送入省隊,另一個原因相信女籃球迷都能理解:「女籃大環境不好,進了職業隊也不能保證生計,不如進入高等學府,打球又有文憑,出來能找到好工作」,能念書的孩子,家長都期望他們能試試「文化項目」而非爭破頭擠進代表隊。這樣的現象與推行多年的「一胎化」也有關聯,許楚專打趣說:「能收進我們隊上的,幾乎家裡都有3-4個孩子。」
CUBA與WCBA
上海體職院附中的球員畢業後便是去年亞洲盃女籃中國代表隊隊長邵婷,出身北京師範大學,在CUBA(大學聯賽)獲得五次冠軍,進入WCBA北京首鋼女籃時也曾掀起一波討論熱潮,認為是學校教育與舉國體制的合作可能。在中國,不只女籃、男籃也正朝此方向發展,CBA明星賽還曾邀請清大、北京大學兩支隊伍參賽,引起熱議。
然而這樣的改革還未足夠深入,許楚專就提及,如邵婷、王麗麗等這些極少數、從CUBA晉身WCBA的球員,過去其實也是體校出身再進入大學,她們並非真正的特例,學校學習與省隊的練習本就不完全矛盾,而她們的特別之處,僅是由於過去不開放國家級運動員參加CUBA聯賽。不論如何,中國籃球正在向學校靠攏是一個趨勢,體制將持續改革、向下紮根。